Mojim Lyrics
Mojim Lyrics > Asian male singers > 阿樂 > 不如歌唱

阿樂


Album songs
Album Intro
Album list
Singer Intro

 
 
 
 

【 不如歌唱 】【 國語 】【 2015-10-23 】

Album songs:
1.不如歌(& 辛莉恩)

2.風箏

3.濁水溪的倒影



Album Intro:

詩是語言的花朵,鮮豔者可以奪目,但只有配上音樂、或使之發出聲響,人們才易聞到從花心飛出去的香味,深入體內,騷擾我們正經八百的理智,觸動我們易感易碎的靈魂。

沒有人對現狀是滿足的,站在小眾這一邊的詩人,對於擁有眾多人口的音樂是羨慕的。不論古詩或新詩都一樣,最常見到的現象是:看不如讀,讀不如吟,吟不如歌。尤其到了後現代,音樂不知不覺就掌制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大片江山。本來應該是「詩為樂心,聲為樂體」,那是在詩與歌合作愉快的古代,但現在的新詩講究自由、又不愛用押韻,要譜入曲中,對作曲家而言難度極高,歌離詩而去,都已成了宿命。

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文心雕龍》就說:「夫樂本心術,故響浹肌髓,先王慎焉,務塞淫濫」,正指出音樂的力量可以沁透肌肉深入骨髓,訴諸直覺、深入掌管感性的右腦,而不必如詩要繞過左腦去對文字有所理解,因此樂聲對人之情性的影響力之大,豈可輕忽?但劉勰卻對當年的流行歌曲不敢恭維,他說;「豔歌婉孌(即纏綿)」、「俗聽飛馳」,會讓庶民百姓「拊髀(以手拍股)雀躍」;而他也深知藝術歌曲的命運因「雅詠溫恭」,必讓人「欠伸魚睨」,聽的人拼命打哈欠、像魚目般瞪大眼睛。這些現象,一兩千年了,似乎沒什麼改變,於是「淫辭在曲,正響焉生?」雅與俗似乎自古以從來就不易調和。《文心雕龍》用「淫」與「正」欲區別流行歌曲與藝術歌曲,放到現代,並不合時宜,也不符現代民主社會雅俗不宜過度區分強調的精神。

而民歌似乎是欲溶合流行與藝術兩極化的第三條道路。上世紀的七、八0年代,楊弦與李泰祥曾使歌與新詩首度攜手,風靡一時。其影響雖然深遠,可惜後浪不繼,未能續湧,其後的詩又再度獨行,令人遺憾。因此到了各式行動裝置波湧的今日,勾連音樂,再造詩與歌合作之風潮,更有必要。此時若有作曲家接踵出現,豈能不讓詩人有大旱重獲甘霖的知遇之感呢?

近幾年,曾是八0年代知名民歌手的韓培娟,突然從偏向右腦的音樂跳到偏向左腦的詩來取經,不,應該說是她想用音樂來治療詩吧?她對音樂或對詩的品味是非主流的,離奇而獨特的,她不畏詩之難懂,就是要在詩中讀出音樂性來,她的創作,大都是用「人聲樂器」把詩先哼唱出來,再錄音記錄,或寫下簡譜,最後才在真正的樂器上敲打、推拿、馬殺雞詩。她可說比諸多詩人更讀得懂原始祖先造字時每個字的呵欠、呻吟、呼喊和嚎叫。對她而言,詩中的每個字都得還原到遠古時代的原初聲響才行——即使詩作者本人也並未見到的——她為筆者的詩創作了幾十首歌曲,此小專輯的三首即是原曲透過另一位創作者阿樂編曲演唱後,試行刊發推廣的唱片。這三首曲子,風格各異,或沉遠或輕靈或悠揚,奔出唱者歌喉後,無不曲婉優雅、繞樑動聽,試聽者莫不拊掌稱讚。其曲不僅將原詩內涵做了適恰的詮解,更加上創曲者及編曲者等人長年的人生歷練和嫻熟的音樂素養,可說極度發揮了不同領域的優勢,對筆者原作做了很大一步的加分作用,充分做到了詩與曲兩畛域一加一果然可以遠大於二的效果。

筆者對音樂所知有限,對作曲者如何冒出原汁原味的新音符深覺神秘,劉勰說「詩為樂心,聲為樂體」,說的是樂常因詩而作、尋詩之音律而得曲調,但到後來音樂反而因更直接動人而深入人心,到那時音樂讓詩增光何止三分,七分八分都有可能。此時反倒是「樂為詩心,詩為樂體」了,是音樂好聽,才讓人耐下心來把詩好好再看清楚、深入體會其意涵,音樂這時成了快速進入新詩的入門券了,一如電影與小說的關係一樣。總之,詩與曲是魚幫水水幫魚,詩曲能如此合作愉快,豈不是人生一大樂事?

將新詩譜入曲子,尤其是民歌曲式或其他更前衛的形式,應該重新成為一種跨領域運動,不僅可扭轉詩與歌之間的隔閡,也將大大改變流行歌曲占據樂壇與大眾耳目、而藝術歌曲永遠困窘地蹲踞一角的兩極現象。

藉歌藉曲重新安裝詩的羽翼,不論最終是「詩為樂心」也好,能「樂為詩心」更好,實踐之鼓湧之,使之成為風氣,詩人再寫詩時或也會因而不同,你我的耳目或將有一番新氣象。有志的作曲者,盍興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