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鏡歌詞網
魔鏡歌詞網 > 男生歌手 > 林生祥( Lin Sheng Xiang ) > 種樹

林生祥( Lin Sheng Xiang )


專輯歌曲
專輯介紹
專輯列表
歌手介紹

 
 
 
 

【 種樹 】【 客語 】【 2015-02 】

專輯歌曲:
1.種樹

2.捱介卡肖

3.蒔禾歌

4.阿姆、捱等來跳舞

5.撖捱等介土地糴米

6.有機

7.目苦看田

8.邏田

9.後生,打幫

10.分美濃介情歌



專輯介紹:

【種樹】採集美濃客家農村社區成員的生命故事,透過永豐詩意的筆觸與生祥吸收衝繩及客家音樂元素的作曲,以「農民」為主題。它描述了1990年後期出身美濃的農村青年自都市回鄉後,尋找出路、連結其他農民,共同努力找回自己所認定的農村生命力與人性價值的故事。

音樂創作方面,【種樹】帶進了「氣候音樂」的概念,企圖用聲響表現台灣南部「熱帶海島濕熱氣候」的特色。唱腔上,有別於過去作品中的激昂音色,改採質樸的人聲表現方式,作曲則企圖寫出簡單,卻真能感動人心、繼續傳唱下去的客家新民謠。【種樹】除了詞曲最佳搭檔林生祥與鍾永豐,還加入了衝繩音樂大師平安隆(Takashi Hirayasu),以及日本吉它好手大竹研(Ken Ohtake)。

專文
「種給離鄉的人,種給太寬的路面,種給歸不得的心情」——〈種樹〉,當質樸的生祥與大竹研在第十八屆金曲獎頒獎典禮偌大的舞台上,輕奏著木吉他,台下,「支持台灣農業」、「支持台灣農村」、「支持台灣農民」三組布條,會高舉在第18屆金曲獎頒獎典的禮觀眾席上,為獲得「最佳作詞人」、「最佳客語歌手」、「最佳客語專輯」三大獎項的《種樹》宣告其音樂創作的根底所在。為表達「音樂的語言才是金曲獎真正的主體,族群的語言不應跨足音樂之上」的理念,林生祥代表工作團隊在頒獎典禮上,勇於婉拒兩項「客語」獎項,創下金曲獎拒領的首例,並將獎金全數捐贈賦予《種樹》專輯力量、捍衛農村生活價值的四個相關團隊與個人。

由數個真實的農村場景及人物編織而成的《種樹》,全作旋律簡單,唱腔清闊,僅搭配衝繩民謠大師平安隆(Takashi Hirayasu)的三弦,以及日本樂手大竹研(Ken Ohtake)的吉他,以輕快搖擺的節奏與音樂線條,在德國錄音工程師Wolfgang Obrecht細膩的捕捉下,清新地渲染出一幅稻浪粼粼,椰影曳曳的熱帶南島風情,不炎不炙,沁人心脾。

《種樹》卷首以鄉愁夢想之念、自然生態之美為訴求的詩作〈種樹〉破題,為整張作品鋪陳了一條蔥鬱的綠色隧道。以逗趣的傳統客家山歌「桃花過渡」旋律與行氣入曲的〈蒔禾歌〉,改寫自一位年輕女孩的田間筆記,生動地唱出稻禾成長的田間景致與耕田人的歡愁。〈有機〉進一步訴說著善待土地後,大自然的美好反饋,藉以輕諷農檢制度的僵化,刻劃有機農民的矛盾與豁達。〈撖捱等介土地糴米〉則以擬人化的手法頌揚稻作、個人生命史、農村文化以及大自然之間關係的綿密,幻化出稻米的栽種與消費是一部鄉土誌的書寫之意象。〈目苦看田〉以盲眼老農對土地的深情與記憶巡田的形象,控訴著農業政策的失當。

也正源於一份對台灣三農困境捨我其誰的正義感,〈後生,打幫〉一曲中的年青人楊儒門以「反對稻米進口」、「政府要照顧人民」為訴求,在台北街頭放置十餘次白米「詐」彈,向枉顧農民利益的政府表達抗議,爾後自首入獄,林生祥以鏗鏘有力的嗓音唱出致敬之意,彰顯抗爭行動背後關注三農問題與弱勢族群的社會正義。終曲〈分美濃介情歌〉是離鄉人對家鄉土地的情愛與依戀,與〈種樹〉起句的鄉愁緊緊環扣,隱含著一道以土地為夢想之起點與終點,所畫出的生命軌跡之圓。
不同於前作《菊花夜行軍》沉痛地反射農業與農村問題,《種樹》乃積極重建青年對「土地」價值的認同與信心,以開創「農業」新契機為其終極關懷。如果《臨暗》是記錄美濃離鄉青年阿成離農離土,在都市巔行簸履的歸鄉前傳,那麼《種樹》則是青年世代傳承農村生命美學的樂章,歌詠大地母親的詩篇。【陳秀慧】

關於樂人
三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音樂家,自2003年第一次在流浪之歌音樂節合作後,曾一起在歐洲、美國與日本演出。生祥於今年夏天旅居日本與衝繩兩個月,一面完成種樹專輯中的創作,一面向平安隆學習衝繩三弦、音樂與文化;同時也與大竹研切磋亞洲樂人如何發展出吉他演奏的特色。

三位樂人最後再聚生祥與永豐的家鄉美濃,在美濃自然場景的環繞下,以近二十天的時間,生活在一起,並完成這張【種樹】專輯的錄音。【種樹】專輯除了樂人跨國界與文化的參與外,還有錄音混音工程師Wolfgang Obrecht遠自德國帶著器材到美濃支援錄音工作,整張專輯錄音在美濃的民宿湖美茵完成。

專輯中的歌詞創作,除了生祥的老搭檔鍾永豐持續貼近社會的觀察外,更加入了新起的美濃詩謠創作者邱靜慧與谷雨。值得一提的是,專輯歌詞的英文翻譯是由目前任教於柏克萊東亞所、Yellow Music: Media Culture and Colonial Modernity in the Chinese Jazz Age的作者Andrew F. Jones擔任。專欄散見於台灣各報副刊的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則以詩經般的文采將歌詞翻譯成日文。

【三弦/平安隆 Takashi Hirayasu】
平安隆成長於衝繩,在二次大戰後美軍占駐衝繩期間,接觸到藍調、搖滾、R&B等西方音樂。20歲開始正式學習衝繩傳統樂器─三弦(sanshin)。而後進入喜納昌吉的 Champloose樂團,,為樂團注入融合東/西方、傳統/現代的嶄新活力,引起日本一陣「衝繩熱」的風潮。
九○年代,平安隆單飛,第一張個人專輯「KARIYUSU NO TSUKI」,呈現了他在衝繩所有的音樂經歷。與美國吉他名手伯斯曼(Bob Brozman)合力製作的「螢火蟲」(Jin Jin),以衝繩島唄與Brozman的夏威夷滑音互相唱和,獲得國際一致好評。兩人持續合作的「慢慢來」 (Nankuru Naisa)更引入留尼旺Sega傳統樂,平安隆使用標準日語描寫1960年被美軍占領,直到1972年才歸還日本的衝繩人民的時代悲劇,以民謠向逝去的歷史致敬。平安隆在日本各地巡迴演出和講習。

【吉他/大竹研 Ken Ohtake】
日本中生代吉他好手,近年與衝繩民謠大師平安隆合作演出,被譽為最沉穩內斂的搭檔夥伴曾與林生祥於2003年10月「流浪之歌音樂節」、2005年9月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2005年12月「美濃音樂祭」、2006年2月「文建會文化行春」草根之聲新演繹......等合作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