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鏡歌詞網
魔鏡歌詞網 > 男生歌手 > 王正平 > 靈巖禮讚二

王正平


專輯歌曲
專輯介紹
專輯列表

 
 
 
 

【 靈巖禮讚二 】【 國語 】【 2013-12-01 】

專輯歌曲:
1.讚恩師偈(張杏月&鄧吉龍)

2.靈巖小沙彌(張杏月&廖宇盟)

3.靈巖寶老和尚(張杏月&廖宇盟)

4.一代大願王(張杏月&廖宇盟)

5.淨宗聖地靈巖山(張杏月&廖宇盟)

6.靈山宗風(張杏月&鄧吉龍)

7.念佛往西方(張杏月&鄧吉龍)

8.念佛好(張杏月&廖宇盟)

9.看東土望西方(張杏月) (提供)

10.遊子的思念(張杏月)



專輯介紹:

靈巖佛曲系列之二 國樂團演奏

嚴寺新剎 古風道場 梵音留播 萬雅德香 普薰眾生 同入佛智

◎弘揚台灣南投埔里靈巖山寺的念佛詠唱,聲音與心靈的真正家鄉。
◎享譽國際之已故琵琶演奏名家 - 前台北市立國樂團團長王正平老師親自創作、製作、指揮的大師最後遺作。
◎參與演出之名師均一時之選,包含女聲:張杏月,男聲:鄧吉龍、廖宇盟,二胡:溫金龍,笛子:侯廣宇,古琴:黃永明,壎:莊鶴鳴…等人。

念佛「音」緣

去年初接獲山上法師聯絡,並附上一些文稿,為慶祝台中念佛堂成立,希望我能譜一些歌曲。想起老和尚的慈悲,我一口答允下來。主要是紀念恩師,並企為弘揚師父所倡的念佛法門盡一份微薄心意。

淨土宗念佛法門,也許對某些人來說,認為念念「阿彌陀佛」,沒甚麼學問,怎可能成為佛門一個宗派。其實如師父多次所修的「般舟三昧」,每次連續九十日不眠不休的念佛,所下的功夫、所需要的意志力和定力,豈是一般人可以想像。念佛固可以簡易入門、但亦可以無限深博,更是一門有求必應、「三根普被」的法門。從簡單方面來說,任何人能誠心十念「阿彌陀佛」,往生時能蒙佛接引,這是彌陀四十八大願之一的承諾。對於中上根器的人而言,念佛至「一行三昧」更需窮畢生之力。而念佛方法甚多:可以大聲念,可以小聲念,可以無聲念;可以苦修念,可以攝心念,可以觀心念;可以觀想念,可以觀音念,可以無相念。功夫較淺的,可以隨緣念;功夫深的,可早晚六時念,無間無斷。可以修定,入念佛三味;也可以參禪,問問念佛者誰,進而覓得自性彌陀而成就念佛圓通。簡言之,念佛法門可依各人根器不同而從不同方面切入,真是任何人都可以修、可以練的大法。

然而對於音樂工作人的我來說,念佛-特別指「詠唱」佛號而言,則更有另一種感受。一般而言,音樂是音符的流動,是樂句的進行、發展,而一切皆隨著時間流轉而作生滅、起伏、變化。但佛號的詠唱則是一遍、十遍乃至百千萬遍詠唱著相同的樂句(小樂段),音樂的進行沒有發展、沒有變化、沒有高潮,除了重複,仍是重複。基本上是違反了音樂進行的基本理論。也因為如此,千萬遍重複的佛號詠唱反而能將音符的流動壓縮成凝固,將時間的流動凍結成靜止。音符一旦不再流動,樂句不再發展,耳朵(根)及意識遂不企求音樂的變化而漸漸適應此一純然的重複,此時身心就容易安定下來,不再向外攀緣,無形中就成就了攝心的初步功夫。進一步用心觀行,用舌根詠唱,用鼻根出入息,用身根經行,用眼根內視,用耳根內聽,用意根觀音、觀聞思修,一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試問世上還有那種比念唱佛號更真、更善、更美的音樂?西方作曲家在上世紀末方開始探索以不流動音樂觀念嘗試創作,亦僅作為欣賞而非修行之用。然而楞嚴經中早已記述大勢至菩薩在恒沙劫前已蒙超日月光佛傳授此一法門,如今亦只有佛教有此一殊勝法門的傳授,也只有身為佛教徒方能有如此福報。

本次受邀作曲,已譜成歌曲旋律十首,每一首分別製成男聲、女聲、男女輪唱及器樂演奏四種版本。女聲部份由張杏月小姐演唱,男聲部份由鄧吉龍、廖宇盟教授擔綱,器樂部份則邀約:二胡-溫金龍,笛子-侯廣宇,古琴-黃永明,壎-莊鶴鳴等人,亦均一時之選。希望能表達一份對老和尚追思懷念的心意。缺漏之處,尚請諸方大德指 正。最後謹祝:
諸方大德福慧圓滿
靈巖淨土佛法宏揚

慧中(王正平)頂禮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