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鏡歌詞網
魔鏡歌詞網 > 歐美歌手 > Arcade Fire( 拱廊之火樂團 ) > The Suburbs

Arcade Fire( 拱廊之火樂團 )


專輯歌曲
專輯介紹
專輯列表
歌手介紹

 
 
 
 

【 The Suburbs 】【 英文 】【 2010-08-03 】

專輯歌曲:
1.The Suburbs

2.Ready To Start

3.Modern Man

4.Rococo

5.Empty Room

6.City With No Children

7.Half Light I

8.Half Light II (No Celebration)

9.Suburban War

10.Month Of May

11.Wasted Hours

12.Deep Blue

13.We Used To Wait

14.Sprawl I (Flatland)

15.Sprawl II (Mountains Beyond Mountains)

16.The Suburbs (Continued)



專輯介紹:

加拿大獨立搖滾樂隊拱廊之火(Arcade Fire)即將於8月2日發行專輯《郊外》(The Suburbs)。在推出兩張成功的專輯之後,拱廊之火的第三張錄音室專輯非常讓歌迷期待。

  作為一支剛出道的樂隊,首張專輯就把死亡和悲傷作為主題是很大膽的,這為他們今後的成長道路奠定了非常高的起點。在《葬禮》(Funeral,2004)製作期間,拱廊之火的三名成員先後失去了自己的親人,為這張專輯增添了更動人的感情色彩。《葬禮》的橫空出世可謂一鳴驚人,幾乎所有媒體給它的評分都在四星以上,衛報更是給予了五星的最高評價。評論家們為這支加拿大的新生力量歡欣鼓舞,稱讚獨立搖滾軍團終於出現了一支毫不矯揉造作、充滿勇氣和力量的生力軍。他們為《葬禮》的獨特氛圍所傾倒:「這是我從未聽過的音樂,但是一切又似曾相識」(Tiny Mix Tapes),「它既美麗又哀傷,既誇張又嚴肅,向傳統提出了挑戰,試圖創造一種新的流派」(PopMatters),「葬禮通常是憂鬱的,加拿大獨立搖滾樂隊飽含深情的首張專輯卻更多的帶來歡笑。同時,也籠罩著一絲愁緒」(《娛樂週刊》)。《葬禮》在《滾石》、《音叉》、《新音樂快遞》等眾多媒體的年度專輯榜單中均獲得了非常靠前的排名,並獲得了2005年格萊美最佳另類專輯的提名。

  2007年拱廊之火在一座教堂錄製完成了第二張專輯《霓虹寶典》(Neon Bible)。它在商業上獲得了更大的成功,發行第一周就在加拿大和愛爾蘭的排行榜奪冠,在英、美和葡萄牙獲得第二名。主唱魏因·巴特勒(Win Butler)本是美國人,2000年他到加拿大上大學時,遇到了未來的妻子蕾金·夏莎妮(Regine Chassagne)。三年後,二人和朋友們組建了拱廊之火樂隊,之後一直生活在蒙特利爾。巴特勒說,《霓虹寶典》是他作為一名遊子對祖國的審視。專輯的起點是樂隊首張同名EP中的單曲《No Cars Go》(汽車不去的地方,2003)。這首歌就像尼爾·戴蒙德的《America》(美國)一樣,洋溢著濃郁的愛國情懷。樂隊稱貓王、鮑勃·迪倫、布魯斯·斯普林斯汀都對這張專輯產生了影響。海洋和電視是專輯的核心意象。巴特勒解釋,海洋象徵著失控感,電視能夠使人們在無意識的狀態下看世界,並進而影響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為了營造出惶恐不安的音樂氛圍,他們使用了很多罕見的樂器:曼陀林、手風琴、手搖風琴、管風琴……他們成功了,媒體評論專輯中的音樂非常具有空間感:以巴特勒的歌聲為核心,氣勢磅礡的樂音圍繞著他卻又保持著相當的距離,彷彿在聽閾的邊緣隱沒。對於美國的評論家來說,專輯的主題更令人激動。他們稱讚《霓虹寶典》真實刻畫了9·11之後的美國社會:暴力、妄想、底層勞動者的虛偽和宗教組織的好戰造成了一片混亂的局面,拱廊之火則為迷途的人們點亮了一座燈塔。《霓虹寶典》被評為2008年度愛爾蘭流星獎最佳國際專輯和加拿大朱諾獎年度另類專輯,並再度獲得格萊美最佳另類專輯的提名。

  巴特勒曾透露,即將發行的專輯《郊外》靈感來自於他在休斯頓郊區的成長經歷,聽起來會像趕時髦樂隊和尼爾揚的結合。這是否意味著新專輯用電子和民謠元素來表現大型工業城市周邊的郊區生活呢?美國《滾石》雜誌的編輯為我們提前透露了新專輯的細節。和《霓虹寶典》的愛國主題相比,《郊外》毫不遜色,甚至野心更大。專輯分別以《郊外》和《郊外(續)》兩首歌作為開篇和結尾,中間還包含《微光》和《蔓延》兩組兩部曲。這種編排方式非常像交響樂或傳統史詩的體例。在內容上,如果說《葬禮》和《霓虹寶典》講述的是受驚的孩子如何避開父母的故事(例如《Rebellion (Lies)》<反抗(謊言)>、《汽車不去的地方》兩首歌分別描述孩子們在夢境中尋求逃避和彼此分享秘密),《郊外》則從更加開放的成人視角審視家庭生活。相對於對美國的審視,這一主題更具普適性。

  巴特勒在《郊外》華麗的開篇唱到:「當我年輕的時候,希望有個女兒,我想牽著她的手,給她看美好的事物,在一切被破壞以前。」這種閒聊式的獨白通常會以民謠來表達,拱廊之火卻將它與體育館搖滾結合起來,鼓點和鍵盤的旋律就像洪水一樣滾滾而來。看來這才是趕時髦和尼爾揚結合的方式。和他們的音樂導師U2、布魯斯·斯普林斯汀不同,拱廊之火對生活細節不感興趣。當巴特勒唱到開車去休斯頓時,他只是說「我們聽到引擎失靈的聲音」,而斯普林斯汀則會告訴你到底是哪個零件出了問題(例如《Racing in the Street》<街頭比賽>)。但這正是拱廊之火廣受歡迎的原因之一,他們邀您共同體驗解決問題的經過和成功後的喜悅。

  《郊外》中的很多歌曲描繪了樂隊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在《洛可可》中,夏莎妮和隊友們用和聲絕妙演繹了熱情消退的過程。《準備開始》是獨立樂隊為名望所累的寫照,巴特勒在歌中埋怨:「生意人,他們喝我們的血/就像藝術學校的孩子們一樣。」讓他失去信任的不只是藝術學校的孩子們,還有混亂的世界:「他們在70年代建造的所有房屋最終倒塌/毫無意義」。說到70年代,拱廊之火的音樂家們顯然是從父輩收藏的德國藝術搖滾唱片中獲得了靈感,這使得《準備開始》和《五月》這樣的快歌顯得格外簡潔和均衡。《五月》這樣描述那些不買賬的搖滾觀眾:「孩子們緊抱著胳膊站著那裡」。這句歌詞原本會變成一個類似「滾出我的草坪」的長句,結果只用一個生動的畫面就表達出來了。《深藍》用華麗的鋼琴來營造情緒,很像大衛·邦威的《Hunky Dory》(匈牙利漁船)。在那張專輯中,邦威用非常私人的視角講述了父母和子女的關係。《郊外》的結尾是充滿柔情和憐憫的,因為儘管有太多的哀與怒,拱廊之火從來沒有遠離過那些父母和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