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jim 歌詞
Mojim 歌詞 > アジアの男性歌手 > 周華健( Wakin Chau ) > 江湖

周華健( Wakin Chau )


トラックス
アルバムの紹介
アルバムリスト
歌手の紹介

 
 
 
 

【 江湖 】【 國語 】【 2013-12-06 】

トラックス:
1.序曲:但凡世間無仁義人人心中有梁山

2.潑墨

3.客夢

4.身在梁山

5.我上大名府

6.離別賦

7.笑英雄

8.一年三百六十醉

9.金縷曲

10.俠客行

11.三打祝家莊

12.忘江湖

13.在野人

14.後記:大春



アルバムの紹介:

當電影進入4D時代,在視覺之外又提供了更飽滿的感官和情緒體驗,華語歌壇也誕生了「周華健 + 張大春 音樂本事 江湖」這樣劃時代的作品,跨越了東方/西方、流行/古典、傳統/當代的界線,音樂上充滿了實驗與創新,文字上的深意與美感,除了敘事傳情之外,更呈現了文化的美學,以及民族的性格,整張作品營造出具有時空感的戲劇張力,以及充滿民族情感的聆聽情境,為華語音樂展開了新的篇章,也成為今年最具份量最受矚目的一張作品。

當代傳奇劇場 吳興國導演 促成兩人再續前緣
周華健 張大春 揮灑音樂與文字的本事

80年代,身為製作助理的周華健和新銳青年作家張大春,兩人曾在滾石辦公室有過幾面之緣。當周華健開始發片,兩人便失去聯繫,時光流逝間,他們一位成了國民歌王,一位成為大小說家,有趣的是他們都成了彼此的粉絲。2007年吳興國籌備當代傳奇劇場的新京劇「水滸108」,邀請張大春擔任編劇,周華健擔任音樂總監,促成兩人再續前緣,共同為劇完成了多首作品。
工作人員聽到成品時感到相當震驚,即使當時的成品為數不多,卻已展現了難得的格局和美感,便邀請兩人慎重考慮繼續合作的可能性,而周華健和張大春在為京劇共同創作的過程中,不但建立起深厚的情誼,更感受到彼此的默契,每每互相激發出自我超越的作品,也帶來創作上無比的興奮和滿足,於是兩人在多次討論之後,將創作主題定為「江湖」,藉由「江湖」的各種面相,傳遞出兩人心中「俠」的核心精神與價值觀,歷時三年,完成了「江湖」這張作品。

華語流行音樂的震撼彈,打破聽覺經驗
「江湖」的製作歷時三年,這其中陸續有各界人士聽到某些單曲或片段,包括作家、音樂人、媒體、樂評、以及加人此張專輯的各界藝術家們,幾乎所有人初聽到的反應都是震驚,「這不像周華健!這甚至不像流行音樂!」
長期以來大眾的聆聽經驗受到過去,或西方的聆聽經驗所限制,但「江湖」跳脫框架,跨越了東方/西方、流行/古典、傳統/當代的界線,使所有人一開始聆聽時感到不知所措、難以定義,然而當你重複聆聽三次之後 這張專輯彷佛帶有魔法,在不經意間勾起所有人血液中的民族基因,喚醒了我們DNA中的集體潛意識,那些似已失傳、難以名狀的美好情感,重新流動在我們的體內。

結合東方與西方
在長久的歷史變遷中,中華文化一直努力在尋求生存之道,八國聯軍西風東進,傳統文化受到衝擊,五四新文化運動帶來的究竟是進化、還是迷失?至今也無人能解答。整個國際看似都在向西方看齊,無論是社會、政治制度,或是生活方式,甚至在電影、音樂…等娛樂領域中,全世界都感受到西方強大的文化力,以及西方生活方式的美好。這使得我們自己的民族血統在生活中日漸稀薄,文化上也越來越難傳承,但當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個程度,漸漸地就會發現,西方的內容無法深刻的滿足我們的情感,因為那描繪的畢竟不是我們的生活、不是我們的情感和價值觀,只有來自我們血液中的內容才會讓我們真正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感覺到我們的情感是真實的,這也是為什麼近年各個藝術領域都開始重拾傳統元素,只是,傳統需要被有智慧的翻譯成當代可以接受的語彙和樣貌,這是所有人都還在努力的。
「江湖」這張專輯使用西方樂器,表達的卻是非常民族的情感,超過一般流行音樂的編曲經驗、展現了創意、實驗性和突破性,沒有隔閡的結合東方與西方,在只有少數人瞭解,或會彈奏東方樂器的當代,建立了一個嶄新的聆聽情境。最可貴的是,這些樂器所產生的東方音色是西方人也可以使用的,形成一個可能將我們的民族音樂美學流通到海外的方式。

穿越傳統與當代
我們的現代生活中已經很難看見民族的痕跡,不再有人穿旗袍或長袍馬褂,也沒有人住在紅木傢俱的房子裡,對話書寫中使用的語彙也是當代的,於是民族文化中的藝術特性似乎只能漸漸消失,即便拿出來使用也常顯得刻意或表面,然而正因為我們血液中自然的需求,中華文化在現代社會中依然試圖在尋找自身的定位,以及和現代場景結合的方式,各界大師都努力嘗試著傳統與當代的結合。
周華健並沒有古典音樂的背景,反而具有西方音樂的養成和國語歌曲的創作經驗,但感情中卻自然融會了當代與傳統,或許正因為在他心中沒有傳統與當代的分野,所以這樣的融會貫通反而自然而然。華健自己曾說,問他是在什麼時候吸收了這些傳統音樂的養份,他是無法回答的,他可能可以說出第一次聽披頭四的感受,但是他不記得第一次聽廣東大戲、京劇、黃梅調是在什麼時候,這些都是從兒時開始就自然在環境和生活中發生的事,當他創作「江湖」時,浮現的畫面是在成長的過程中自然累積的,他只是用他擅長的樂器、學習過的技術,去完整的呈現心中的那個畫面,對他來說,去區分這是西方或東方、傳統或現代也是不必要的,正如中華文化發展至今已經海納百川,有了今日的樣貌,音樂也一樣,這就是現代、當下的音樂。

跨越流行與古典
音樂是內在情感和生活體驗的抒發,是一種藝術的創作型式。流行音樂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太多類型,而且網路時代使任何資訊都很容易取得,對於聽眾來說,已經越難找到新的刺激或啟發。當流行音樂越來越簡單通俗,越來越不具備時代特性,失去了詩意、美學、深度,遠離藝術而只剩下娛樂效果的時候,自然有另外一種需求會產生,期望音樂能有有更深的情感、更多的想像和意境,或更不同的美學,在這個時代趨勢下,各地都開始有新的類型,也就是所謂的「新古典」發生。
華人音樂一直努力在讓自己壯大,但卻沒有人知道什麼樣的風格才是屬於華人民族特性的,我們有一些音樂是屬於當代生活的,但這些音樂和全世界的音樂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同。
「江湖」也許可稱為華語音樂的「新古典」,在歌詞上運用傳統古典文學元素,章回小說的故事,傳遞的意境已經不只是單純的愛情、生活,還包含了歷史、文化的感情;編曲上也不只是為旋律做個精美的伴奏,而是更接近古典樂般,所有的聲響都是畫面的一部份,共同經營情緒的轉折,一聽再聽,都經得起琢磨,所有細節,都蘊藏著巧思,對於內在有著古典渴望的聽眾來說,這是一份令人感動的禮物。

以文言文創作,優雅古典,展現文字之美
「江湖」這張專輯中,文字和音樂有著相等的份量。現代華語流行歌的歌詞已經日漸淺白,離古典詩、文的美感越來越遠,但「江湖」卻以文言文創作,對現代的聽眾來說是否會成為一項挑戰呢?
張大春認為,雖然這張專輯的歌詞都是文言文,但中華文化無論成為經典或文本,我們都是透過生活去理解的,那些情境和情感都是共通的,文化底蘊存在每個人的現代生活中,我們離中華文化或歷史並沒有那麼遠。正因為我們相信文化和生活之間沒有隔閡,所以做出來的東西就不會有。他說:「如果問我這些歌有沒有展現文化或歷史的深度,我寧可說這些歌是自由的,它展示了藝術創作的自由性,並大膽相信聽眾是有能力接受的。」
張大春也說到,即使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口語中,仍有大量的文言文,比如成語。在語言的演變中,有約定、也有俗成,只要大家願意去聽懂、願意去使用,語言就沒有文白、高低、雅俗的分別,當你找到方法讓文字變成流行,比如透過一首好歌,那麼文字就會脫下文言文的制服,在俗成中重新成為經典的白話文,成為口語中的新元素。
也許透過「江湖」,美好、深邃的文化之美能重新被大眾發現,甚或普及。

中國風的新浪潮
無論透過文字或音色,流行音樂中已經有許多人使用了中國元素和東方情懷,華健自己過去的作品中如「寡婦村傳奇」,「擺渡人的歌」也都曾透露他這種帶有民族情感的創作企圖,然而,「江湖」的音樂性依然在這股浪潮中獨樹一格,或許是因為「江湖」創作的出發點就相當特別,在劇的舞臺上,首先就已擺脫用民族象徵做出符合主流樣貌音樂的想法,反而能更自由大膽的揮灑,因此能有更強的實驗性和創新。與其說是「專輯」,這其實更像是周華健和張大春兩個創作人間一場痛快的激蕩和玩樂,也因此這張作品沒有以「創作專輯」來命名,也是稱之為「音樂本事」,除了紀念這是一張由「劇」出發的作品,也點出這是周華健和張大春兩位高手切磋,盡顯本事的一張作品。
而放大視野來看整個華人音樂市場甚至華人文化發展史,這股中國風的浪潮其實是令人欣喜的,我們期待這一波波各有特色的浪潮中,能激起現代年輕人心中對自身文化的嚮往,再次去體會、追求中華文化宏大、深邃的美。

江湖
這張作品以「江湖」為名,究竟「江湖」是什麼呢?周華健自己曾分享說:「在上一張專輯「花旦」之後,來個很男人的主題是很好玩的,所以創作期間我剛好到國外工作,很興奮地和外國朋友聊起這個新計畫,結果我發現英文裡面沒有「江湖」這個字,也沒有一個字能貼切的翻譯「俠」,我這才發現,這些精神就是很自然地在我們的文化傳承裡,即使不說古文,我們還是每個人都懂的。「江湖」不是只有古惑仔、黑社會的江湖,其實在學校裡,在家裡,甚至在菜市場裡,都是「江湖」,都有信任、情義,都有人與人的相處;我覺得「江湖」無所不在,「江湖」就是人間。於是就一路和大春討論這些概念,從男性的,到英雄好漢,到江湖,而到俠,俠就是這張專輯的精神:情義、信任、非暴力的,瀟灑的,俠的生活觀。


那麼江湖之中,「俠」又是什麼呢?張大春曾分享他的看法:「俠一方面必需要保持人與人間純真高尚的友誼,這不只是相熟的朋友間的友誼,而是更大範圍,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間的友誼,另一方面又必需在社會的邊緣遍覽人生百態,才能明白社會上的各種人是如何生活著的。」他也在這張專輯中藏入了他心中「俠」的價值觀:「人在社會中應該是共同分享,互相疏通的,尤其是物質,所謂『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但現代社會中很缺乏這種精神,每個人都擔心社會略奪我很多,而不在意自己貢獻給社會什麼,甚至認為自己本來就沒有義務要提供什麼,這裡所謂的社會可以是小的朋友圈,也可以放大到整個社會或國際。我的確想藉這些作品提供一些不同的價值觀,讓大家有不同的思考角度。」

全專輯賞析
兩位創作人都曾提到,希望聽眾有機會能「完整」的聽這張專輯,因為這些歌依序放在一起是一個生命體,有它的空間和時間感,也希望大家帶曾笑意來欣賞這張專輯,這是一張豐富而飽滿的專輯,值得反復推敲,體會個中滋味。